位次区间就是某所大学招生时规定的学生所占的位次范围。以考生位次为4462为例,假如某所大学的历年招生位次区间是4000到10000,那么考生的位次处于这所大学位次区间的上部,这所大学可以作为保底院校。
位次就是指文史类或者理工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属于哪个位置。高考位次主要分为三大类:省市位次、区县位次和学校位次,在做参考的时候,主要是以省市位次为主。
高考排名换算公式:新高考排名/选择物理人数=旧高考理科排名/选理科人数;新高考排名/历史入选人数=高考文科老排名/文科人数。
高考位次就是指文史类或者理工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属于哪个位置,是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阮吉鹏老师于2001年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此后一直作为填报志愿的科学依据之一,这种方法适合于考后出分、出分数段填报志愿的省市。
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绩和考生人数总和后的综合排序,高考分数最高的考生位次为1。但这样算并不是太准确,因为如果今年题简单的话可能有很多人是同分的。而去年题比较难,处在600分之前的人分数差距大,相对的排名比较容易确定。
高考志愿填报,线差法和位次法哪个更好
一、线差法
线差法一般是指以下2个线差:
1、考生线差法:用考生高考成绩与控制线的差值来填报志愿。
2、院校线差法:用院校录取分数线与控制线的差值来填报志愿。
但许多考生算分时,都使用考生线差法:指通过查看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和自己的成绩来计算自己的录取概率。具体方法是:将自己的总分减去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得到该学校的线差,再将该学校的招生计划除以该学校的线差即可得到自己的录取概率。
优点:线差法比较简单易懂,不需要过多的计算。
缺点:线差法只考虑了分数和招生计划两个因素,没有考虑到位次和专业志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二、位次法
位次法是指通过查看往年的排名和自己的排名来计算自己的录取概率。
优点:位次法考虑了位次因素,更加准确。
缺点:位次法需要考虑到各个考场的难度和人数等因素,计算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