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逆袭上清华60天(农村喂猪娃高考710分)

萧肃 经验 2024-02-08 564 0 [db:tag]

“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

2011年,这句言论引爆网络。即便内容稍显偏颇,但不可否认,这就是现实,即便透露出些许残酷。即便如此,“寒门”还是能走出不少人才,就如以710分(含加分)高分走入清华的喂猪娃—孙宜林。

正文

2018年7月23日,河南栾川一高的孙宜林收到了期盼已久的通知书。当录取通知书缓缓打开,清华“二校门”在通知书缓缓展开。立体的二校门展现在孙宜林眼前,脸上的激动毫不掩饰。

对于孙宜林来说,考上清华,是改变人生的第一步。不少人认为高考就是一场你去南、我去北的伤感故事,但在孙宜林眼中,高考更是一场决定将来是头朝地、头朝天的大事。

出生于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的孙宜林,家境并不好。父母是朴实的农民,家里的收入全靠那几亩地和父母打零工。在领取到通知书之前,孙宜林每天都在做几件事—干农活、喂猪。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除了学习,还有来自父母的期许。孙宜林也不例外,从小孙宜林就知道“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不难发现,多数农村孩子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句—好好学习,考好大学,将来才有出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孩子能考上大学的越来越少。

孙宜林作为农村孩子中的典范,能够考上清华大学,付出的肯定比别人多得多。自“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言论发表后,不少人纷纷附和,其中不乏就是对寒门和工薪家庭、豪门的对比。

在一则比较中,列出了一个重点高中的火箭班的基本情况。班上62个人,清华北大占比四分之一,出国占比四分之一,即便剩下的二分之一,也是985、211,但这些学子的家庭是一个比一个好,从政、从商的占据大部分。即便如此,零星的两三个孩子的家庭,父母对孩子也十分负责。

正如评语所说:“穷人家孩子也能出高考状元,但是他们所付出的是别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孙宜林的确付出了比别人好几倍的努力,在孙宜林的一份学习计划中,是这样写的:“五点半起床,诵读英语,整理笔记,预习当天的知识。”这份计划并不单单是从高中开始,而是从初中就已经在执行。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初中的他,就以606分的好成绩进入栾川一高。

这样的学习计划,在高中比比皆是。当你进入到衡水、毛坦厂之类的高中,你会发现有太多的人勤勉、刻苦。但是相较于那些含着“金汤匙”的人,这份努力就显得微不足道。

有句话叫做“不怕别人不努力,就怕比你厉害的人更努力。”孙宜林所在的班级就是这样,有太多优秀的人,孙宜林不过只是其中一个。但是和其他人比,孙宜林更加知道“读书才有出路”的含义。

正如孙宜林老师所说:“孙宜林刚来的时候,成绩并不算最好的,但是他知道刻苦,认真,这才有了现在的他。”

刻苦、努力,是改变现状的唯一方法。这点不仅适用于孙宜林,更适用于我们。在孙宜林领到录取通知书之后,面对镜头的采访,是这样说的:“清华的同学都是学霸,我要更加努力才行。”

更加努力,成为了孙宜林的座右铭。即便考上清华,他也不敢有丝毫松弛。因为他知道大学并不是终点,只是人生的起点。

小结

逆袭,依靠的并非运气。如孙宜林一般的人,有许多。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运气所致,毕竟有太多人的努力不被发现,有太多人成为普通人。这并没有错,只是努力的本质是让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所以努力之后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始终是努力的过程。

不怕吃苦如何在40天里逆袭考上清华?

一个高中生,常年成绩垫底,这样的成绩经过努力考上大学还有可能。

可这样的基础想要考上清华,几乎不可能实现。

作者谭家林曾经成绩垫底,考大学无望,他经过两年的努力逆袭考上清华,最终实现了这个几乎不能达成的梦想。

他将自己的蜕变历程,记录在这本《清华:一个普通高中生的圆梦笔记》中,分享给读者。

书中的主人公林木,是个成绩稳定垫底的高中生。他用了两年时间成功逆袭清华,这份励志的背后至少有三点值得普通学子借鉴。

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不想让爱我的人失望

如果不是89岁的爷爷突然病倒了,高中生小木的人生之路或许会是另一种光景。

小木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渣,因为他所就读的高中,也是每年能出一两个清华北大的重点高中。

不过他的成绩很不好,高中前两年都在混日子,常年稳定在班级倒数。

成绩越差,学习越是没劲,当时的他已经有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小木的内心深处也想好好读书,可心总是静不下来,每次做题还不到10分钟,就开始走神。

一边内心觉得愧对父母,一边又忍不住贪玩,就这么矛盾着、拉扯着虚度时光。

直到有一天89岁的爷爷病倒了,要去外地医治。爷爷从小就很疼小木,临行前对小木的学习寄予厚望。

小木是个孝顺且重感情的人,在这一刻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

小木有了内在动力,他就像换了个人,拼命学习。可功课拉下太多,想要捡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就拿英语单科来说,上高中以来,150分的总分,他从没上过65分。

也就是说小木作为一名高三学生,他的英语水平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做完形填空,几乎都是全军覆没。

小木努力了两个月,高三的一次三校联合考试总分451分,总分是提高了20分。可班内排名是49名,还是倒数稳稳的,这时他距离高考仅8个月左右。

劲要用对地方: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随后高三全市模拟考试,林木总分460分。小木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读书。

这样的分数想要通过短期的努力考上大学,不讲求方法行不通。

小木首先想到向优秀的人请教,他不仅向老师求助,还向各科学霸逐一请教。

英语六十来分,基础太差,就从基础开始补,先从词汇量入手。

学霸康同学分享了他记单词的方法,就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制定记忆周期。

以5分钟、30分钟、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5天为记忆点,以记忆点为单位进行反复记忆。

这种方法开始并不难,但是随着记忆单词量的不断增加,不出一个月就要复习几百个单词。

不要被单词量吓到,只要肯下功夫,反复记忆次数越多,遗忘也就越慢。

当然单词记忆不仅要记它的拼写和意思,还要了解固定搭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和运用。

随后小木根据自己的情况,给每个学科逐一安排了学习计划。

高考中基础题的比重超过70%,对于基础弱的学子来说,与其花时间拿下一道难题,不如先打好基础,先拿下基础题。

如果总分是750分,那意味着拿下基础题就可以达到525分以上。

有的放矢,小木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分518分。

学习比的是耐力:一张一弛才能厚积薄发

总分518分,目标二本;总分576分,全班第17名;总分581分,全班第4名。

一连串的胜利既给了小木极大的自信,也让他变得浮躁自满。

因盲目的自信,小木觉得自己可以考上一本,他内心那根紧绷的弦开始松懈。

因没有在考前保持学习,最终高考总分539分,高出二本线10分。

终于知道为何有那么多人会倒在终点的前一刻。

当一个学生能持续考出好成绩的时候,就很容易骄傲自满。会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考高分的实力,可考出高分不容易,而想要保持高分更不容易。

高考这条路,跨过终点才能见分晓。

而且长期紧绷的弦绷久了,不仅会出现松弛,还有可能断裂。想要打好这场持久战,身心上都要保持最好的状态。

毕竟学习拼的不仅是努力,更是耐力。

选择复读的小木,不再争分夺秒地学习,他会找时间锻炼身体,也学会放松自己。

高四这场耐力赛,小木劳逸结合,通过提高学习效率,顺利迈过了终点线。

高考686分,全市文科状元,小木顺利逆袭清华。

对于每个高中生来说,谁不想考上大学,一本线、二本线、再不济至少读个三本。

如果学习没动力,或是有厌学情绪。可以找一找学习的内在动力,毕竟“我要学”,比“要我学”更有动力。

如果一直很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起色。可以看看是不是学习方法不恰当,按照高考的基础题比重,先拿下基础题,在此基础上再攻克难题,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而作为人生的第一大考,高考比拼的不仅是努力,更是耐力。劳逸结合方能顺利通过终点。

感谢你的阅读,欢迎留意分享好用的学习方法。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来源于网络,侵删)

至少应该做到的事情:知识的查漏补缺,好好看一遍教材,看看自己还有那些知识点的问题,太难的放过,简单的一定理解。放弃长时间攻坚难题,把高三以来做过的题目中的错题看一遍,看看当时做错的原因:知识点疏漏就巩固知识点,基础解题技巧疏漏就记住这个思路,看了标准答案觉得自己肯定想不到,放弃掉。抽时间进行高考套题的训练,和高考一样的做题时间,和高考一样的心态去答题。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调整好心态,不要过于焦虑。一定量的基础题目训练。千万不要突然减少睡眠时间,让白天昏昏欲睡,这样得不偿失。一切的借口,一切的伤痛,一切的眼泪,一切的软弱都无人喝彩,严格来说,Nobody cares。不要说什么过程最重要,只有大学《录取通知书》是王道。如果你没有退路,不能退到国外的大学、父母的摊点、复读学校,没有见义勇为,竞赛加分,少数民族加分,纳税大户, 那么,来到这条起跑线上,就尽快打消幻想吧。没有奇迹,所有的奇迹都是一步一步发生的,只是最后那一步引起世人关注而已。你现在只有最后一步,那么,很可能会扯着蛋的。空口鼓励没有用,数据才是硬道理。这样,你才知道自己身前身后有多少人,你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定位。才不会在自己蜗行龟步的时候,妄想着拿世界长跑冠军。奇迹也许会从天而降吧。但是我不相信。用汗水去追逐光荣与梦想,也感受怅然与失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

萧肃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